close
父母教他不卑不亢 融入社交


  • 2009-10-12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朱立群/台北報導



     如果沒有修斯夫婦的教養,多重身障者派屈克即便擁有天賦,恐怕也無法自由揮灑。醫師宣告派屈克先天殘缺的那一刻起,夫妻倆鎮日以淚洗面,但數周後,他們擦乾淚水,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兒子的先天疾病。


     抵台不到六小時即與家人外出逛街的派屈克滿臉笑容,他眼睛看不見,但逢人向他打招呼,他一概親切地用剛學到的國語「謝謝」回答。這樣的開朗、樂觀是否遺傳自父母?


     「很大部分是自小練習來的。」母親派翠西亞說,派屈克很小的時候,夫妻倆就常帶他出門逛街,讓他學習跟陌生人打成一片。派翠西亞會故意把派屈克介紹給其他在公園裡玩耍的孩子,增加彼此交談的機會,養成了派屈克「不怕生」的個性。


     派翠西亞在《我的潛能,無限》書裡被著墨部分極為有限,跟她外表給人堅毅、忍耐、不多話的印象類似。她說,她來自一個頗傳統的家庭,家族同輩都是男性,她的個性也因此較堅強。


     關於派屈克的教養,派翠西亞說,在她與丈夫的眼裡,派屈克與兩位弟弟是平等的個體,他們不會因為派屈克行動不方便就對他偏心。


     修斯夫婦說話的時候,派屈克總是安靜地坐在一旁聆聽,很少聽到他插嘴、打斷談話。名字也叫派屈克的父親稱讚兒子「很有紀律」;母親則說,派屈克是個「負責任」的人,總是盡責地做到為人該有的禮貌。


     派屈克第一次造訪台灣,難免對新鮮事物興奮過頭。逢人就說「我很愛吃」的他,昨天中午想品嚐咕咾肉,上菜後急著就想開動;父母見狀提醒他,「我們現在是在台灣作客,主人沒有開動,我們就不能自己動手。」


     夫婦倆表示,家有身障孩子,要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特別與眾不同,不用自卑,也不該享有額外特權。修斯夫婦建議,只要合法、合理,千萬不要限定孩子什麼可做、什麼不能做,不要讓孩子的潛力流失在父母過度保護或壓制的「NO!」裡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