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身裝幫浦注藥 腦麻兒坐起來了
2009-02-19 中國時報 【張翠芬/台北報導】


 新希望▲腦性麻痺的吳小妹妹經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後,不但坐得穩更可試著慢慢學習想做的動作,18日在記者會上與媽媽開心接受訪問。(陳君瑋攝)
 
     對一般人來說,可坐或站是稀鬆平常的事,但十三歲的吳研嘉最近才終於學會「自己坐起來」。她是台北榮總第一例以脊髓內注射的新療法改善的腦性麻痺兒,過去她肌肉嚴重痙攣,身體像蝦子一樣縮著,醫師在她體內埋入特殊的幫浦從脊髓給藥後,她開始會坐。下一步,她希望能「站起來」。


     目前就讀成淵國中一年級的吳研嘉是早產兒,四肢肌肉嚴重痙攣,手腳無法伸展,日常生活作息都需旁人協助,吳媽媽因此辭去在外商的高薪工作全職陪伴。


     在榮總神經復健科楊翠芬主任建議下,研嘉去年八月進行「脊髓內輸入幫浦療法ITB」並配合復健,目前痙攣程度從「極重度」降低為「中度」,可坐得穩,講話句子也變長了。


     愛笑的研嘉開口說話仍有些吃力,但條理清晰,她說:「以前整個身體像被五花大綁一樣,現在鬆下來,不會再那麼難過了。」


     台灣每一千名新生兒中,有三至五名是腦性麻痹患者,以痙攣型最為常見,約占七十至八十%,需要復健、口服藥物改善痙攣。


     北榮神經外科劉康渡醫師表示,重度痙攣患者服用藥物易有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噁心等副作用。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,以手術將導管置入患者胸椎第八至十節間,幫浦埋在腹部皮下,藉電腦控制,每小時輸注肌肉鬆弛藥物到脊髓腔,只要口服藥的千分之一劑量,即可減緩痙攣症狀。在國外,這項療法已普遍運用在重度痙攣治療,北榮已累積八例成功案例,為台灣之冠。楊翠芬指出,除了腦麻,中風、多發性硬化症、腦部和脊髓損傷併發嚴重痙孿的患者也有不錯的療效。


     這項療法手術健保有給付,但儀器須自費四十幾萬,每月藥費約數千元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