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弱勢 贈消券 拚公益 捐遺產


  • 2009-01-22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何榮幸、謝錦芳/專訪】





 衝倍數▲施振榮建議消費券應用在「倍數效益」較高的項目才能發揮最大效果。(本報資料照片/黃世麒攝)




     九成以上民眾已領取消費券,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建議,消費券應用在「倍數效益」較高的項目,最好能夠不斷產生流動,轉來轉去,讓乘數效果發揮到最大。他個人的消費券則會捐出,希望媒體多報導做什麼對照顧弱勢者比較有效,有能力的人被說服後,幫助弱勢者只是舉手之勞。


     施振榮說,他不需要消費券,因此會捐給需要的團體。他希望大家不要只從刺激景氣的角度來看待消費券,應該多思考做什麼才能多照顧弱勢團體,或對增加GDP有幫助。


     針對立法院通過調降遺產稅,施振榮雖肯定這是世界潮流,可以讓過去課不到稅的資金從國外部分回流,減少將資金匯往國外的誘因,但他也坦言:「我個人的遺產一定會捐作公益,政府課不到遺產稅」。


     施振榮強調,他認為留給小孩子太多錢並不是好事,他會把遺產捐作公益之用,但政府從事公益的效率比不上公益團體,因此他會捐給公益團體。


     他並指出,政府應把減稅視為一種「投資」,企業成長茁壯之後,政府這項資源是要收回的,例如把企業養大了之後,就能收到更多的稅。


     歐洲往往採取就業補貼制度,但競爭力較差;台灣則比較類似獎學金制度。


     這項資源應該考慮循環使用,把過去的產業別獎勵方向改為功能別,才能提升競爭力。例如過去享受最多減稅優惠的是台積電,但台積電已經壯大,可以自力更生,不必再靠父母了,張忠謀是第一個贊成促產條例該如期落日的企業家。


     至於軍公教人員十八趴優惠利率,施振榮語重心長指出,這部分的改革應該採用漸進方式,拉長時間一步一步改革,但政治人物卻用極端方式,最後反而在原地踏步。他主張用和緩、折衝方式解決問題,例如「從現在起分十年,每年遞減百分之二」等漸進手段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