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身障兒 社區作業設施開辦


  • 2009-01-28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朱芳瑤/台北報導】


     唐寶寶「小禎」四年前進入庇護工場,與身障兒一同包裝餅乾,日子快樂又滿足。好景不長,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》修正後,庇護工場因經營成本提高,動作較慢的小禎,被迫要離開工作崗位。小禎媽媽歎道,女兒賦閒在家,生活能力恐怕又要退化了。


     小禎「產力不足」,無法通過身障者職業評量,庇護工場礙於生產壓力,只能忍痛割愛。棘手的是,小禎擁有生活自理能力,實不必要花錢進日間托育機構,像她一樣「不上不下」的身障兒,不少正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。


     為提供身障者新的「出路」,內政部仿效日本經驗,委託育成、心路、喜憨兒基金會、康復之友聯盟及自閉症總會試辦的五處心智障礙者「社區作業設施」,二月下旬將陸續上路。


     該試辦計畫主持人、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教授柯平順說,「社區作業設施」是介於庇護工場與日托機構的新型服務模式,期待讓能力不足以進入庇護工場,又不想被安置在照顧機構內的心智障礙者,有新的選擇機會


     這套模式在日本實行已久,發展至今超過三十年、上千個據點,當地稱為「小規模作業所」,後來改名為「地域活動支援中心」,顧名思義,其強調社區化、規模小型化。


     柯平順說,日本的小規模作業所接代工訂單,從事的都是低技術性作業,包括折紙盒、組合文具、清潔打掃或是園藝活動。


     國內社區作業設施的試辦單位,目前也打算朝此方向進行。育成基金會執行長賴光蘭說,育成在台北縣有集賢烘焙庇護工場,部分簡單的包裝、折紙盒將挪至社區作業設施進行。自閉症總會則打算讓自閉兒「拈花惹草」,學習園藝、壓花與手工藝。


     柯平順強調,相較於庇護工場,社區作業設施不以營利為目的,「作業」只占一部分,額外的時間將提供課程培養身障兒的生活能力,避免他們閒閒在家,少了與他人互動,長遠來看,對社會都是龐大的負擔。


     社區作業設施在台灣仍屬試驗階段,喜憨兒基金會估計,政府一年補助約二百多萬元,社福團體得自籌八十多萬元,對非營利組織來說,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。


     柯平順坦言,社區作業設施要在台灣普及化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,除了經費問題,地點不易尋覓、代工來源的穩定性都需要克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